2025
來源
甌海新聞網
分享
垃圾分類,一頭牽著民生,一頭連著文明。5月7日,記者跟隨溫州市廣電市民監督團甌海分團深入沿街商鋪、小區,聚焦垃圾分類投放及宣傳情況,以督促改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提升市民環保意識,助力城市文明建設。
在梧田街道同人欣園,監督團發現雖然主要小區出入口和垃圾投放點均設有分類標識和宣傳海報,但實際分類設施配置存在不足。小區每幢樓樓下僅設置了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兩種垃圾桶,未按要求配備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桶,導致分類體系不完善。打開垃圾桶蓋,蚊蟲滋生嚴重,現場彌漫著異味。市民監督員黃小燕表示,這種情況需要定期噴灑藥水進行消殺,并建議物業加強管理和巡邏。此外,小區部分垃圾桶的分類標簽已經脫落,容易影響居民的正確投放。
來到澤霞雅苑樓下的沿街商鋪,綠色的易腐垃圾桶被隨意擺放在人行道旁,影響著行人通行和市容環境,存在較為嚴重的垃圾分類管理漏洞。"這些商鋪每天產生的廚余垃圾量很大,但分類意識普遍較差。"市民監督員隨機打開3個易腐垃圾桶檢查,發現其中混雜著大量塑料袋、餐巾紙、一次性餐具等其他垃圾。
其中一家水果店的問題尤為突出,市民監督員看到,該店鋪內未設置分類垃圾桶,店員將削下的水果皮、腐爛水果與包裝袋等垃圾,直接投放到道路上的其他垃圾桶內。"這些果皮屬于易腐垃圾,塑料袋是其他垃圾,必須分開投放。垃圾分類投放是我們的舉手之勞,但把這件小事做好就能讓我們的城市更加美好。"市民監督員陶賽男立即上前勸阻,并進行教育指導。活動中,市民監督員還特別提醒餐飲店、水果店等易腐垃圾產生量較大的商戶,務必做好源頭分類,避免因垃圾混投造成環境污染。
編輯: 夏盧克
本文轉自:甌海新聞網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