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來源
分享
“兌糖兒哎,兌糖兒哎……麥芽糖,三年陳麥芽,四年陳冰糖,吃口香轉口涼,阿娒吃底勿賴娘,后生兒吃底鋤頭背出垟,阿公吃底胡須捋捋長,阿婆吃底言勿長,阿嫂阿嬤吃底勿論場……”這是民間“兌糖兒”童謠,每當鄉親唱起這首老童謠時,都會勾起我對當年兌糖客——打糖友的回憶。
我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只曉得他的綽號叫“打糖友”。因打糖友制出來的麥芽糖特別香甜,所以老街上的娒兒最喜歡吃他的麥芽糖。
孩子們只要一聽到打糖友手里的小鐵錘敲打著打糖刀,發出“叮叮當”清脆又尖銳的響聲,便歡快地跳呀、叫呀:“打糖友來啷!”他們從屋旯旮里掏出破銅爛鐵、牙膏殼、舊鞋等廢舊什物,似蜂桶里的蜜蜂紛紛飛出家門,追到糖擔前,將打糖友里外三層包圍著。打糖友逐個查看孩子們手中的廢品,掂一下斤兩,估一下兌換價值,他才用打糖刀“叮叮當當”敲幾聲,打幾塊糖兒遞到孩子們手里。
打糖友生性滑稽,口才好,能出口成章。他剛來老街打糖時,鄉親問他姓什么?他俏皮地說:“我做個謎給你猜就知道了。”他說:“土地改革五零年,貧苦農民分到田。翻身全靠共產黨,干戈殺死‘蔣總裁’!”
有位鄉親肚里有點墨水,大家管他叫“老秀才”,他根據拆字拼字法,猜中謎底是姓“戴”。“對,賞你一塊麥芽糖!”打糖友為激發大家兌糖的興致,就賞了這“老秀才”一塊麥芽糖。
打糖友做生意不古板,很活絡。他有一個特長,就是能編唱順口溜。記憶中,他編唱的順口溜多兮多。比如,他看到來兌糖的是婦女,就唱道:“阿花姊,阿鳳嫂,兩個割切(方言,意為美麗)合生好。慢慢走,糖兒還有,勿用爭勿用搶。”兩姑嫂聽爻(方言意為“了”)打糖友這么一唱,放慢腳步,笑嘻嘻地在打糖友肩膀上輕輕地拍一把:“你佢(方言語氣詞)打糖友,油嘴滑舌恁會講。”當阿花、阿鳳接過糖兒后,打糖友又自我吹噓道:“你看打糖友,糖兒打厚勿打厚?吃牢再勿向我討(方言音‘娶’)!”
打糖友若見到來兌糖的是兒童,就唱道:“山楂雜麥芽,薄荷雜冰糖,吃底甜,轉口涼,娒兒吃爻上學堂!”小學生聽爻打糖友恁唱好,趕緊背起書包上學去。
打糖友還能結合當年的政治形勢現場編唱順口溜。如1950年至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年間,打糖友見顧客送來兌糖的是舊銅爛鐵,他就唱:“收來舊銅搭爛鐵,造起大炮、飛機與坦克。支援中國人民志愿軍,打敗美帝看它敢侵略朝鮮和中國!”顧客聽了,無不拍手稱贊“打糖友”好口才。
打糖友則高興地唱起“侖噔的侖噔”,推著一板車廢舊什物,滿載而歸。
現在,再也聽不到打糖友那“兌糖兒哎、兌糖兒哎……”的叫賣聲,但麥芽糖的香甜仍在我味蕾上不時涌動,縈繞在心底。
編輯: 馬慧瓊
本文轉自:甌海新聞網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