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9/27
來源
分享
一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在于“人”,人口規模也是衡量城市能級的標準之一。2023年甌海區常住人口破百萬,并以1.86萬的增量位居全市第一,這也彰顯了甌海的經濟發展活力與人口吸引力。
喜人的數據背后,折射出的是甌海正以優質教育牽引人口集聚。從堅持“教育立區”,到擘畫“主城教育”嶄新篇章,近年來,甌海全力發揮教育在推動人口集聚中的作用,邁出了進一步提升城市吸引力、創新力、競爭力的堅定步伐。
放寬招生政策推進“零門檻”入學
近三年來,甌海中小學在校生以年均3250人的速度遞增,其中有不少是非甌海戶籍,這得益于甌海教育政策的助力和加持。
“近年來甌海招生政策進一步放寬,入學條件接近‘零門檻’。”甌海區教育局義務教育科科長胡建光介紹,如今在甌海辦理浙江省居住證即可入學,對暫未取得有效居住證但有參加社保的企業外來用工子女也均統籌安排入學。
報名條件降低、覆蓋范圍擴大,招生政策的放寬也更利于人留下來。通過全員積分入學,遵循“積分高者優先”和“兼顧志愿學校”的原則,甌海保障隨遷子女應讀盡讀。據了解,今年甌海區中小學在校生中隨遷子女約3.3萬人,占比約42%。
孩子在甌海有書讀了,這也給眾多新居民吃了一顆“定心丸”,讓他們得以安心扎根甌海生活就業。“父母年紀大了,小孩子還是帶在身邊比較好。”麗水人王健來甌海已經有十多年,依托積分入學政策,他的孩子今年順利入讀甌海區實驗小學慈湖校區。“孩子能在這里讀書,非常開心,學校也挺好的。”王健對記者說道。
對于人才子女入學,甌海也給予政策優待。2022年,甌海就對《高層次人才和企業人才子女人學管理辦法》進行修訂,擴大人才子女照顧范圍,從原先的D類覆蓋到E、F類,為更多人才子女入學做好服務工作,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吸引人才留在甌海。今年,高校教師和高層次人才子女在甌入學人數達300人。
另一方面,甌海還率全市之先推行義務教育“長幼隨學”服務,經家長申請后,可以統籌安排多孩家庭子女在同一所學校就讀。得益于人才子女和“長幼隨學”政策,E類人才麻先生的兩個孩子可以同校就讀。“對家長來說接送方便了。”他表示,這一措施切實減輕家庭接送負擔。
不斷擴優提質教育與城市發展共進
強化教育對人口集聚的拉力作用,除了依靠政策支撐,好的教育水平和質量也至關重要。
“甌海教育的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大了。”這是不少甌海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感受。近年來,甌海區持續深化學前提質、小學夯基、初中強校三大工程,加強幼小初學段銜接,推動教育教學質量實現新突破,“學在甌海”品牌也越擦越亮。
在今年的教師節大會上透露出一組數據:近五年來,錨定“教育立區”戰略,甌海區大刀闊斧開展教育“五重構”改革,共投入46.6億元,新建投用中小學(幼兒園)57所,新增學位3.4萬個,創成省現代化學校35所......一組組數據彰顯了甌海發展教育的魄力和取得的成效。
錨定“教育立區”戰略,甌海不斷加大教育領域的投入和改革,也吸引了眾多優秀教育工作者前來。“甌海對教育以及教育人才的重視讓人振奮。”包括黃建剛、謝杰妹等在內的一批名校長選擇來到甌海,為甌海教育發展添彩助力。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甌海公開選聘優秀青年教師241人,引進高層次教育人才11人,越來越多的人才正涌入甌海。
在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高質量發展方面,甌海通過開展集團化辦學、創新合作辦學模式,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引領作用,與清華附中、北京均優等國內知名教育機構開展合作辦學,組建甌海區實驗小學集團學校、甌海區外國語集團學校、溫大甌海教育集團等,推動教育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
如今,溫州中學附屬初中、溫州榕園學校(溫州大學附屬學校)等一批家門口的優質學校成為甌海教育金名片。扛起“主城教育”擔當,甌海還將奮力前進,把教育優勢轉化為城市發展優勢,更好地擦亮“學在甌海”品牌,為推動人口集聚增添“砝碼”。
編輯: 馬慧瓊
本文轉自:甌海新聞網 oh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