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9/25
來源
分享
一幅婦女共富的新圖景,正在甌海徐徐展開。甌海的“半邊天”,有連著共富“大夢想”和居民“好日子”的巾幗共富工坊,有“媽媽的味道”鼓起“媽媽的錢袋”。澤雅鎮婦聯執委打造的“紙山廚娘”年初登上了央視財經頻道,甌海巾幗共富工坊在今年的省婦聯常委擴大會議上代表溫州市作典型交流發言。今天,讓我們走近、感受共富路上的“她”力量。
“她”創業,婦女增收不止一種方式
拿起配件,熟練地組裝打包,工作結束后當日便能領取報酬。這樣的流程,每天都在巾幗共富工坊里進行著。
“巾幗共富工坊”,顧名思義是指以女性負責人為經營主體的工坊。工坊內從業女性的比例達到60%以上,工坊選址靈活利用了黨群服務陣地、閑置房屋等各類土地。目前,甌海區巾幗共富工坊的主營業務為來料加工,承接衣服釘珠、帽子組裝、鞋包制作等各項服務。參與其中的婦女多為退休阿姨或“寶媽”,勞動薪資則按加工件數計算,通常一天下來能掙100—200元。
各工坊在打造“一坊一特色”之余,抱團聯動。以實現新橋街道7個社區全覆蓋的“心巧媽媽”為例,社區之間實行“訂單共享、資源共濟”,如西湖社區聯系的童鞋廠如果有裝飾加工需求,就會推薦擅長飾品制作的金蟾社區去接單。
“心巧媽媽”正在來料加工
“心巧媽媽”有一個搶單群,企業有臨時訂單或干部拉到了新的業務,都會發到群里供各個工坊搶單。為了有穩定的訂單來源,新橋街道發揮商會優勢,已與50余家企業建立長期合作。她們還將來料加工嵌入“共享社·幸福里”“婦兒驛站”等10分鐘陣地網,把巾幗共富工坊建在“她”家門口。目前,新橋街道已有效盤活轄區富余勞動力500余人,其中低收入居民31人,婦女從業人員比例達到95%,帶動婦女年均增收超2萬元。
“婦兒驛站是我們的綜合服務陣地,它有‘5+x’功能,‘5’是家庭教育、維權調節、創業幫扶、公益關愛、兒童服務5個基本功能,‘x’就是各個驛站的個性化服務,針對創業功能,我們除了嵌入巾幗共富工坊外,還會定期舉辦創業班。”甌海區婦聯副主席陳彬彬說。甌海區女性創業班重點聚焦巾幗家政人、巾幗新農人、困境婦女、女大學生四類人群。課程從家政類的養老護理、保潔、幼兒保健,就業類的面點制作、插畫培訓、廚藝提升,再到互聯網類像短視頻制作、淘寶開店、營銷等等,幾乎無所不包。
貝貝農場的女主人陳海燕是互聯網類創業班的常客。十幾歲走出澤雅大山的她,打過工、擺過攤,睡過地板、做過老板。6年前她返鄉后,和愛人將澤雅一座海拔800米的荒山打造成了“一山一村一戶一景”的美麗景象,為村里的閑置勞動力提供了就近創就業的新路徑。現在,貝貝農場里五月有桃子,六月有西瓜、玉米,七月有李子,八月有軟棗、獼猴桃,形成了集觀光旅游、研學度假、采摘農家樂為一體的新型農場。
“陳海燕很勤勞,農場里的活她自己都會參與,貝貝農場被她打理得也很漂亮。現在她拍短視頻為農場引流,流量蠻好的。她也很好學,基本有培訓都會來。”夸起巾幗領頭人,陳彬彬眼里滿是自豪:“像有的課程培訓,單獨去報班很多姐妹都會覺得貴,不舍得去。我們婦聯,就是讓她們有更多學習機會。”
巾幗共富工坊產出的手工藝品
“她”味道,用“媽媽的味道”留住
除了巾幗共富工坊外,“媽媽的味道”也是浙江省婦聯的主推項目。該品牌是婦聯為提升婦女就業技能,實現婦女在家門口創業而量身打造的,融合了鄉愁回憶、美食技藝、巧手工藝。近年來,該品牌的內涵愈加豐富,逐漸聚焦、挖掘、推廣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與手工藝品。“媽媽的味道”公益直播,還成了各個地區展示自己“一城一味”的空間。
上個月,“媽媽的味道”啟動了甌海專場。3個小時的直播互動,2位巾幗主播為大家帶來了永高魚餅、甌越四季五花醬油肉、甌越大吉甌柑蜜煉等甌海特色美食。一場直播結束,成交量已近千單,頂諾牛排系列產品更是直接賣斷貨。看著兩位配合默契、口播嫻熟的主播,很難想到其中有一位是婦聯的干部——張翼。
作為甌海區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的副主任,張翼平時便擅長主持、演講等臺前工作。此次加入直播,也是為了更好地將甌海的城市特色融入直播間。據悉,在“媽媽的味道”公益直播中啟用婦聯工作人員的,在各縣(市、區)中較為少見。
“‘媽媽的味道’要有‘媽媽味’,我們會在保證食品安全的情況下,推廣大家記憶里的味道。”陳彬彬解釋道。所謂“媽媽味”或許就是甌海人記憶中的鄉愁和親近,它是小攤上的一塊麥芽糖,是早餐店里的香味,亦是作為沿海小城特色食品的魚餅。今年3月,永高魚餅億象城店被甌海婦聯授牌成為甌海首家“媽媽的味道”形象店。
“媽媽的味道”要有“媽媽的手藝”,就地取材、返璞歸真,正是澤雅鎮“紙山廚娘”的破局之道。“紙山廚娘”沿襲紙山紙農傳統飲食文化,以紙山最高規格禮遇的八個冷盤八個熱菜,打造“八盤八”全桌宴。“八盤八”接受點餐定制,食材均為當天采摘、采購。這口新鮮的“媽媽味”頗受歡迎,旺季平均每天能訂出2桌全桌宴。“紙山廚娘”以“廚藝體驗”為錨點,打造的研學類、體驗類項目也廣受好評,今年“三八”婦女節當天,“澤雅媽媽”接待了300余位游客。
“媽媽的味道”甌海專場(右為張翼)
“紙山廚娘”輻射眾多婦女家庭,40多位“澤雅媽媽”流動式輪流上崗,多勞多得,旺季平均每人每月增收3000元。“紙山廚娘”名下的種植合作社鏈接農戶,優先照顧困難戶家庭,采購的蔬菜、藥材等也為澤雅鎮帶來了可觀收入。
“她”未來,共筑新生活
有著蓬勃創造力的“半邊天”,在通往幸福的路上不斷地顯身手、創佳績。巾幗共富工坊的婦女們除了來料加工,還嘗試自制手工藝品。雖然這類非必需品的銷路暫未打開,但是色彩鮮艷的刺繡、精巧的編籃和各類可愛掛件……豐富多彩的手工藝品中,無不透露出婦女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甌海的“庭院經濟”也進行得如火如荼,該項目主打將自家的閑置庭院改造成輕量化產業。“像梧田老街那邊有的住戶會將庭院改造成旗袍店、特產售賣店等資產,有的做大后會發展為民宿。還有的家庭會自己種花草果蔬,自給自足,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甌海婦聯婦女兒童部部長周素靜說。庭院經濟涌現出眾多庭院女主人,她們勇擔“強城先強家”的使命,將“庭院小美”融入“社會大美”,美化居住環境的同時,也助力了巾幗創業收益的提升。
新的希望正在甌越大地上孕育,今年5月茶山街道婦聯發布了茶山姑娘集結號。“茶山姑娘”作為茶山街道婦聯推動的創新直播項目,致力于通過新媒體平臺推動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該項目將培養一批擁有數字技能的茶山街道婦女,參與到電商直播中,共同拓寬茶山的農產品銷售渠道,為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出一份力。該項目不僅能填補甌海婦聯缺少自有直播團隊的空缺,也能讓曾經輝煌過的茶山農產品如茶山楊梅重回大眾視線。目前,茶山姑娘已招募了六七十位女性。
甌海區目前擁有119.2萬常住人口,其中婦女約53.5萬人,占總人數的45%。這“半邊天”是共富“擴中提低”、富民增收的主力軍。未來,甌海區婦聯將持續立足婦聯所能,發揮婦聯所長,為轄區內婦女勞動力送技能、送資源、送崗位,持續調動婦女勤勞致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本版圖片由受訪對象提供)
編輯: 馬慧瓊
本文轉自:甌海新聞網 ohnews.cn